童年的游戏

在我的定义里,童年是指从记事起到小学三年级这段时期,大概10岁之前吧。

上学之前,我是属于那种自娱自乐的乖孩子,老家附近的那条小水沟里,经常会见到我独自一个人在玩水、玩沙、玩泥巴的身影。我那时的宏伟目标恐怕就是要建一座“三峡大坝”,用泥巴、小石子在水沟里横着这么一拦,等到水蓄积得差不多时,就在“大坝”的中间戳几个洞“开闸泄流”。那情形,就好像全国的电都是从我的“三峡大坝水电站”里输送出去的一样,特自豪。

刚上小学那阵子,渐渐有几个玩得好的伙伴了,就开始玩一些团伙性的游戏。我们拿着“手枪”,在校园里、树林里东串西跳的捉“坏人”。那时候没有什么分辨能力,只会把人分为“好人”、“坏人”两大类。游戏开始前,谁都不愿意当“坏人”,于是只好大家轮流一人当一回,一回当半小时。不知道为什么,那时候特爱憎分明,不光是我,都那样。不知道现在的小学教育怎么样,我只知道,我上小学头几年,唱的还都是些《学习雷锋好榜样》的歌,听的也是“赖宁”的事迹,校园到处都是“五讲四美三热爱”的标语。现在的小学生还知道这都是些啥么?

我已经说过了,小时候的我比较文静,像个女孩子。除了“打仗”、“捉迷藏”这类打打闹闹、疯疯癫癫的游戏,我有时还会跟女孩子玩一些其它的游戏。跳橡皮筋就免了,踢毽子也算了,因为没有几个男生去玩这些的,至少是公开的玩。我也不好意思成天“混”在女生堆里,怕被别人笑话。

幸好,有种游戏男女皆宜,叫“跛房子”。“房子”就是划在地上的一些格子,“跛”就是用单脚跳。大致的玩法就是,找一块扁平的瓦片当作自己的器具,我们把它叫做“碑”。轮到你开始的时候,把“碑”扔在第一个格子里,然后顺着格子“跛”到最前面,再返回,捡起自己的放在第一个格子里的“碑”,就算完成第一关了。要注意的是,扔“碑”的时候,“碑”不能出那个格子的边界,“跛”过去的时候,也要跳过放“碑”的那个格子,在其余的格子里“跛”时,有些还要求有一定的花式,或斜着,或反转身。那时候我们可是对这个游戏乐此不疲的啊,地面上随处可见用石块、粉笔等划成的大格子小格子,常常要玩到各自的家长扯着嗓子喊:“xx,回来吃饭了!”,才依依不舍地离开,并相约第二天下午放学后再来。

http://www.feedsky.com/challenge/art/2078/feedsky/pengjianping/~/rzsg/071115/b7392/lnk.html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58 + = 65